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有个教授叫刘太宇,是国内知名的养牛专家,也许是“刘”“牛”读音相近吧,大家干脆就把刘教授称为“牛”教授了。“牛”教授确实牛,尽管他是教授,但早就“不在黑板上养牛”了,更多的时候他把课堂搬到了养牛场。2013年,他和他的养牛团队承担了“畜禽生产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和应用”的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一不留心,迎头撞上了“互联网+”,本就很牛的“牛”教授开始在互联网上管牛事了,真牛!
他打开手机说:看看牛吧
“牛怕热不怕冷,像今天这样零度左右的温度,牛是挺舒服的了!”刘太宇口中的今天是12月21日,冬至前一天。他打开自己的手机说:“看看牛吧?”
濮阳在河南省的东北部,距离牧业经济学院刘太宇的办公室200多公里。他的手机稍微缓冲了一下,濮阳豫康乳业的奶牛便显示在刘太宇的手机屏幕上:“现在是下午3点多点,你看,这些奶牛应该是刚刚挤过奶,现在都在南大棚的运动场上锻炼身体呢!”几头花花奶牛在手机屏幕上显得很小,不过仔细看还有摇尾巴的。
“畜禽生产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和应用”落地在刘教授这里,通俗的名字是智慧奶牛综合数据平台。刘太宇说,河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是养牛第一省,最多时候全省存栏牛为1300万头,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和牛的数量相比,专业的养牛技术员则凤毛麟角了。要想让奶农能够精准养牛,没有贴身的技术服务是不行的。
“现在有了这个数据平台,很多养牛方面的问题,足不出户我就能帮助他们解决了。”刘太宇说。
这就是奶牛精准养殖
刘太宇团队打造的智慧奶牛综合数据平台上,现在有14万头奶牛的数据信息,覆盖了全省160个奶牛场。
刘太宇说,数据库里的每一头奶牛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这就是唯一的数据编码,这个编码除了显示在数据库里,还有相对应的电子芯片挂在牛的耳朵上,业内叫“电子耳标”。譬如41GXXX091101号下午2点30分进入了挤奶大厅,挤奶大厅门口的监控扫描耳标后就迅速把数据上传到了数据库;挤奶结束,假如产了30斤奶吧,这个数据又即时上传了。
“为奶牛企业更深层次的服务体现在采样检测上。”刘太宇说,从奶牛场获取的奶样,送到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中心设备会自动读取条形码信息,自动识别奶样来源场的牛只,并对奶样进行水分、乳脂肪、乳蛋白、体细胞等10项指标进行测定,并获得数据上传,形成了一头奶牛的体检报告,从这个报告刘教授来判定牛奶是否合格、牛奶成分是否正常、牛的营养状况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
“譬如一份样品奶中体细胞数超过了每毫升50万,就能判定这头牛得了隐性乳房炎,尽管没有红、肿、热、痛、机能障碍,已经需要立即预防了。这个时候,我就会立即把我的意见发到相关奶牛场技术人员的手机上,让他们筛查原因,立即预防、治疗。”刘太宇说,这就是奶牛精准养殖。
奶牛场出售鲜奶都是论吨的,一旦某项指标不合格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整吨的奶都要倒掉,这种基于大数据库的精准养殖和精准管理,能彻底避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刘太宇说:“我们已经给一些奶牛佩戴计步器了,以便实时查看牛的走路情况,就像现在人们流行的计步器,当突然发现奶牛连续两天都要多走几公里的时候,我们就会告诉技术人员,这头牛可能发情了,经过仔细检查确诊后,就可以适时配种了。”
每年智慧奶牛综合数据平台可以给160家奶牛养殖场出具5000多份奶牛体检报告,不管是增收还是节支,河南省奶牛性能测定中心张震博士认为:效益“不可估量”。
奶牛加上肉牛,现在河南的牛存栏量为918万头,在数量上是全国最多的省份,“牛”教授刘太宇依托互联网管河南的“牛”事,河南牛注定会一直“牛”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