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滨州大润发超市,记者拿起一袋真空包装的亿利源牌生牛肉,外层贴有一长方形的肉牛胴体标签。一扫描二维码,手机屏幕上出现了“溯源平台—查询页”,显示出牛肉的追溯号码、耳标号、牧场主等信息。
“从2011年3月,我们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山东首家物联网肉牛追溯系统。通过扫描产品上面的二维码。”亿利源董事长杨振刚介绍说,一头高档育肥牛的价格是一头普通育肥牛的13倍—14倍,而饲养成本只是两倍多。一头评级为3A的肉牛能卖出8万元,而一头评级为5A的肉牛则能卖到18万元。
“每头肉牛所占的空间约为5平方米,以保证它们适度运动。”杨振刚说,如果运动量过大脂肪沉积就会减少,牛肉的大理石纹也随之减少,会直接影响牛肉的口味及嫩度,而活动量小了牛容易“虚胖”。
为养出高档肉牛,亿利源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开出“营养套餐”:90%的精料加10%的草料。蒸煮熟了的玉米、大麦、豆子经过粉碎机做成颗粒饲料,严格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还时常添加些枣粉。在加工车间,工人们根据肉牛的不同部位、口感和营养成分高低分割成260多个种类。分割前,先将去掉牛皮的肉牛洗净后进行排酸,经过排酸后的分子结构、肉酸碱度被改变,新陈代谢产物被最大程度地分解和排出。同时细胞内的大分子三磷酸腺苷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鲜味物质基苷IMP(味精的主要成分),这样口感好、味道鲜嫩,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消化。
据了解,阳信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动物检疫监督及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风险防控示范点,实现了对全县畜禽养殖、免疫及瘦肉精检测、屠宰、产品出库环节及检疫监督执法过程实时无缝隙监控,同步保存数字影像档案,为出厂的每一批畜产品保存了合法有效证据。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株青贮玉米穗和秸秆要一同打碎,进入青贮池子,经过氨化,整株玉米就成了肉牛既软且香的食物了。这种做法在奶牛养殖中较为常见,肉牛养殖者鲜有尝试的。
阳信县率先在全省推行“粮改饲”种植模式。该县的洋湖乡八里泊村共3600亩耕地,今年有2800亩流转给了当地一个知名的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企业——阳信广富畜产品公司。“种一季玉米纯收入几百元,青贮玉米达到了3000元,而经过肉牛转化后,产值为4000元—5000元。”村党支部书记赵彬说,企业租地种的是很少见的全株青贮玉米。
不到一年时间,除了企业自发流转土地粮改饲外,该县还出现了三种模式:一是借箭牛业发展了5000亩的订单,由其提供种子,农民负责种管;二是肉牛合作社社员把自家地“粮改饲”,这部分数量最大,有几万亩;三是农民经纪人收购农户的饲料玉米。如今在阳信“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变成了“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仅2014年,当地就有七、八万亩小麦、玉米地改种专用饲料玉米。
“现在阳信的肉牛产业,从牧草、牛犊繁育开始,到饲养、育肥、宰杀、分割、冷藏、冷链物流配送、餐饮及皮毛血骨的研发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阳信县委书记马福祥说。
阳信能成为肉牛业的“价格高地”,是因为这里竞争充分,光从事皮革、肉牛等周边产业的就超万人。阳信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闫洪涛说:“牛只要一屠宰,牛肚立马被拉走,包销给一家四川的餐饮企业。”在这里,牛粪也可以被回收发酵,做成叶面肥和固态肥,用于种植绿色有机果蔬。牛血,则可以提取SOD,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截至目前,该县肉牛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1.6%,肉牛产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
互联网+肉牛产业
2002年,全县年存栏肉牛13.8万头,年出栏8.8万头,拥有清真肉类企业只有2家;2007年之后,相关肉牛养殖加工企业进入发展迅猛期,纷纷从阳信县河流镇刘庙村所在地向外迁移扩张。
2014年5月,阳信县与北京一亩田集团签订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其运营的一亩田农业网——目前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开设阳信县特色产业带,并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大数据信息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与此同时,该县畜牧兽医局筹建阳信清真牛肉电商交易平台,在“线上”对进驻企业生产过程实行数字化影像档案监管,对“阳信清真牛肉”品牌产品统一交割,并同步建设中国证券会郑州交易所牛肉期货交割地。而在“线下”,已建成的富润广场可供50至80家肉牛生产加工企业集中展示营销,并承担餐饮、宾馆及商品展示、文化技能培训等功能。“线上”、“线下”一体化流通商业模式,将使阳信牛肉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目前,阳信县已制定了肉牛产业“十三五”规划。未来5年,阳信将通过中国阳信肉牛养殖重点发展区、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区、生物科技研发区、肉牛皮革精深加工区、穆斯林风情小镇高效生态民族产业园“五区”建设,实现从饲草种植、肉牛繁育、育肥、屠宰、精深加工到冷链物流配送、餐饮连锁、皮革深加工等完整的肉牛产业链条,唱响“阳信清真牛肉”品牌,争创中国第一“牛”县,推进肉牛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