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秸秆“过腹还田”和“秸杆换肉”工程,加快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鼓励163个贫困村的贫困户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开展小规模自繁自养,向肉牛养殖职业农民发展。支持城市资本、工商资本和返乡民工投资新建或改扩建肉牛生态养殖小区,培育一批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一批家庭牧场。
(2)发展饲草料种植。大力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将饲用玉米等优质牧草种植纳入种粮大户补贴,强力推进优质牧草种植。2016年种植优质饲用玉米等牧草14万亩,秸杆等饲草利用率40%以上。到2020年种植优质饲用玉米等牧草25万亩,秸杆等饲草利用率80%以上。
(3)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家庭牧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广“寄养、代养、托管”等新机制,鼓励有养殖技术的贫困户直接参与肉牛养殖,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委托养殖模式参与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一户人、两个劳动力,建标准化圈舍 200㎡,种植牧草10亩,以自繁自养形式饲养能繁母牛20头、或年出栏肉牛50头,年收益10万元”肉牛 “1215”养殖模式。开展肉牛农业政策性保险,探索开展肉牛价格指数保险。力争到2020年,全县存栏能繁母牛达15万头,出栏肉牛10万头,培育肉牛产业类家庭农场3300个、专业合作社20个、龙头企业2个,肉牛适度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0%,建成川北最大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